欢迎访问云南教育人才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格考试

2025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习题(四)

2025-01-16 10:35 285

2025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习题(四)

1.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方案

D.教学指南

2.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3.图1由三个扇形和三条折线组成,但是人们会把它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其反映的知觉特性是()

1.png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稳定性

D.恒常性

4.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强化自我主动性

B.培养勤奋感

C.建立自我同一性

D.获得亲密感

5.下列教师课堂行为中,体现教师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是()

A.对教学重点在语音语调上予以强调

B.发现个别学生上课走神时,立即点名批评

C.讲课前公布学生成绩

D.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

6.发达国家已经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式

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指导性教学

B.情境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

1.B

解析: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的主要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2.A

解析: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地发展。

3.A

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指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个体将图片知觉为两个三角形和三个圆形,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补充图形信息形成的,符合知觉的整体性。

4.C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2—18岁个体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5.A

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教师对教学重点在语音、语调上强调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注意到教学重点,属于正确运用了无意注意规律。故选A。B、C选项中教师的做法均不符合新课程倡导教育教学观。不符题意,故不选。D选项为易错项,错误运用了无意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转向了黑板边缘,学生容易在课堂上走神。

6.B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7.C

解析:学校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8.A

解析:题干中“重视文化建设”“让一草一木都开口说话”旨在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与陶治法内涵相符,具体来说属于环境陶冶。

9.C

解析: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即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着眼于教学的长期、间接的效果、倾向、变化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

10.A

解析:按照课程內容的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活动课程则主要是学习直接经验。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科课程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

云南教育人才网官方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在线咨询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博信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东风西路123号三合商利写字楼16层1601号
电话:0871-65096633 15812071159 邮箱:ynjyrc@qq.com
版权所有:云南教育人才网
滇ICP备2022007886号-4
云南教育人才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客服电话
0871-65096633 13312583674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联系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