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习题(十二)
2025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习题(十二)
1.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路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课外校外活动
C.团队活动
D.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室内和在阳光明媚的户外,其亮度差别很大,但是人们都能将它知觉为白色衬衫。这反映了知觉具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教师:“面粉有什么用处?”
学生甲:“可以做面包、蛋糕、馒头、花卷、油条、面条。”
学生乙:“可以做馒头、调磁胶水,捏面人。”
上述对话说明,学生乙比学生甲的思维更具有()
A.精细型
B.流畅性
C.变通性
D.反思性
4.学生对“遗传与变异”之间关系的学习属于()
A.组合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归属学习
5.晓杰在阅读课文时,常常自我提问:“我对课文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吗?我抓住该课文的重点了吗?”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监控策略
6.民辉在解答问题时产生的疑惑、惊讶和焦躁等情感属于()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荣誉感
7.当志君看到他喜欢的球队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获胜时,欣喜若狂。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8.晓颖是个诚实,勤奋好学的学生,这些特征属于()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9.雨晴通过写诗作画让自己摆脱失去亲人的痛苦。这种情绪调解方法是()
A.脱敏法
B.强化法
C.幽默法
D.升华法
10.国强认为欺负弱小是不可取的、不道德的,因此,他在生活中总是能自觉杜绝霸凌行为,这说明其品德发展处于()
A.依从阶段
B.内化阶段
C.自主阶段
D.外化阶段
11.“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等词语描述的是哪类课的表现?()
A.积极型
B.消极型
C.对抗型
D.顺从型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中学德育的途径。
德育途径又称德育组织形式,是指学校教育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我国中学德育的途径包括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与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其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D
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和知觉的恒常性。
题干中,白衬衫在光线亮度变化的情况下依然知觉为白衬衫是知觉的恒常性。
3.C
解析:本题考查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发散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包括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流畅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者,其思维的流畅性越高。变通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的不同类型的答案者,其思维的变通性越高。独创性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匠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思维的独创性越高。题干中,学生乙对面粉可以做什么想到馒头,捏面人等不同类型,学生甲则都是食品,说明乙的变通性好。
4.A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学习的类型。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
6.B
解析:本题考查情感的种类。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人的社会性情感按其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7.B
解析:本题考查情绪的种类。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某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8.A
解析:本题考查性格。
A项,性格是指由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
B项,能力是指凡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C项,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D项,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
题干中,通过“诚实、勤奋好学”这些词可以知,描述的是晓颖的性格特征。
9.D
解析:本题考查压力的应对方式。
A项,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缓解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系统脱敏法包含三个步骤:一是训练来访者肌肉松弛;二是建立焦虑层次;三是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境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引起恐慌的原情境中保持松弛状态。
B项,强化法也叫正激励,是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的方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很有可能会再一次发生。
C项,是指个体遇到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一种机智、双关、讽喻、诙谐、自嘲等的语言、动作的良性刺激来化解困难或尴尬,以摆脱内心的失衡状态。
D项,升华法是指将心理欲望从社会不可接受的方向转向社会可接受的方向的过程。
题干中,雨晴通过写诗作画走出困扰就是升华的体现。
10.B
解析:本题考查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A项,依从是指个体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行动,但缺乏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性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B项,内化是指个体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C、D项,为干扰选项,排除。
题干中,国强在生活中总是能自觉杜绝霸凌行为,说明他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属于内化阶段。
11.C
解析:题干中,“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等词语描述的是对抗的课堂气氛。
- 2025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公告2025-06-11
- 2025年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公告2025-05-26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报考简章2025-01-14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公告2025-01-06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降低育儿成本2025-07-29
- 目前我国有几种教师资格?2025-07-08
- 2025下半年教资笔试考试内容及大纲公布!2025-06-30
- 教资认定进行中,学历信息如何查找?2025-06-26
- 2025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公告2025-06-11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报考简章2025-01-14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公告2025-01-06
-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 | 利好育儿家庭!国务院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2025-07-29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2025-07-21
- 2025年下半年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报考简章2025-07-11
- 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时政热点2025-07-03
-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时间安排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