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资面试试讲习题与参考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资面试试讲习题与参考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课题范围包含高中阶段的所有内容。以下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习题与参考教案。
习题一
1. 课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2. 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3. 基本要求:
(1)要体现过程性评价;
(2)板书设计合理;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习题二
1. 课题:绿色消费
2. 内容: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会合理消费,共同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20世纪末,绿色消费悄然兴起。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发展。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3. 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要有师生互动的环节;
(3)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习题三
1. 课题:财政收入
2. 内容:
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根据筹集资金渠道,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影响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职能的有效发挥,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3. 基本要求:
(1)讲清楚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讲解时需要结合时政;
(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参考教案
习题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划分标准。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提升思辨能力与哲学问题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哲学的兴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哲学基本问题的两大部分内容。
难点: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与不可知论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1分钟):提问“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引出哲学基本问题。
新授(5分钟):
展示德谟克利特与柏拉图观点,分析第一性问题,总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标准。
结合“庄周梦蝶”讨论同一性问题,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巩固(2分钟):判断题练习(如“唯心主义否认物质存在”),点评反馈。
小结(2分钟):学生总结知识框架,教师补充强调重点。
四、板书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 vs 存在
本原问题
唯物: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思维决定存在
同一性问题
可知论 ✔️
不可知论(休谟/康德) ❓
习题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绿色消费的内涵,掌握“5R原则”的具体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分析,提升运用绿色消费理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可持续消费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绿色消费的核心及“5R原则”的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将绿色消费理念转化为日常行为。
三、教学过程
导入(1分钟):展示环境污染对比图,提问“生活中哪些行为加剧了环境问题?”
新授(5分钟):
结合外卖包装过度案例,分析绿色消费定义和核心;
分组讨论“5R原则”,用思维导图呈现(如“重复使用”对应水杯循环)。
巩固(2分钟):情境判断题(如“买可降解塑料袋是否符合5R”),学生互评后教师总结。
小结(2分钟):学生接力朗读5R口诀,教师强调“理念到行动的转化”。
四、板书设计
绿色消费
核心:可持续发展
5R原则
Reduce(减污)
Reuse(复用)
Recycle(循环)
Rescue(护生)
Refuse(拒非绿)
习题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财政收入的来源及经济发展水平与分配政策的影响机制。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据比对与政策分析,培养经济现象解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解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根叶关系。
难点:分配政策“合理区间”的辩证分析。
三、教学过程
导入(1分钟):展示2023年全国财政收入数据图,提问“钱从哪来?为何波动?”
新授(5分钟):
结合新能源汽车退税案例,解析税收占比(板书来源四分类);
对比中美GDP与财政收入增速曲线,总结“根叶关系”;
以疫情期减税与企业纾困政策为例,讨论分配政策的双向影响。
巩固(2分钟):情境题——某地提高企业税负的后果?学生小组辩论并互评。
小结(2分钟):学生复述核心逻辑链,教师补充“高质量发展”时政链接。
四、板书设计
财政收入
来源:税/利/债/其他 → 经济是根(GDP图表)
分配政策:
过多→抑制活力 ←→ 过少→削弱职能
平衡点:企业发展+生活改善
- 2025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公告2025-06-11
- 2025年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公告2025-05-26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报考简章2025-01-14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公告2025-01-06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降低育儿成本2025-07-29
- 目前我国有几种教师资格?2025-07-08
- 2025下半年教资笔试考试内容及大纲公布!2025-06-30
- 教资认定进行中,学历信息如何查找?2025-06-26
- 2025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公告2025-06-11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报考简章2025-01-14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公告2025-01-06
-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 | 利好育儿家庭!国务院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2025-07-29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2025-07-21
- 2025年下半年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报考简章2025-07-11
- 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时政热点2025-07-03
-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时间安排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