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教育人才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格考试

教资笔试常考教育学人物汇总!

2025-06-06 09:46 155

教资笔试常考教育学人物汇总!

中国教育萌芽时期

孔子:

最早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

他提出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孟子:性善论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善良的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荀子: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外界的教育加以改变,所以荀子是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提倡“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墨子:提出“人性素丝说”

教育思想是:兼爱、非攻。

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

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

西方教育萌芽时期

苏格拉底:雄辩和问答法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

他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柏拉图:著名思想家,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提出: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家,代表作:《政治学》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渊源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培根:

“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归纳法为教育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夸美纽斯也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他在大教学论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进行研究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

卢梭:

在代表作《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他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

裴斯泰洛齐:

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

代表作《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学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他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提出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同时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

杜威:

作品为《民本主义与教育》。

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

提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提出了和传统教育三中心相对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新三中心论。

是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经验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

华生:

“外铄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他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罗杰斯:

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在心理辅导方面创立了来访者中心治疗法。

皮亚杰:

提出品德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为四个阶段。

他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格赛尔:

心理学家,他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著名实验:双生子爬楼梯。

奈勒:是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中存在主义课程论代表人物。

马克思:

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克鲁普斯卡娅:

作品《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

加里宁:

他重视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作用,把教育论文和演说汇编成《论共产主义教育》和《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马卡连柯:

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凯洛夫:

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

他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

杨贤江:

以李浩物为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赞科夫:

著有《教学与发展》一书,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云南教育人才网官方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在线咨询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博信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东风西路123号三合商利写字楼16层1601号
电话:0871-65096633 15812071159 邮箱:ynjyrc@qq.com
版权所有:云南教育人才网
滇ICP备2022007886号-4
云南教育人才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客服电话
0871-65096633 13312583674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联系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