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多情”的心理学
教资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多情”的心理学
一、移情
1.含义: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情人或是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情绪上的反应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总结】:咨询者把对某人、事、物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
2.分类:正移情、负移情、反移情
(1)正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反应,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表现出对咨询师的无限信任,事事都愿意征求咨询师的意见。
【总结】:咨询者把对某人、事、物的积极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
(2)负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在咨询情境中,原有的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和不配合等。【总结】:咨询者把对某人、事、物的消极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
正移情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建设作用,负移情在人际关系中具有阻碍作用。
(3)反移情:咨询师将自己本身的伤痛或未完成事情投射到来访者的身上。
总结对比:
移情:咨询者——咨询师
反移情:咨询师——咨询者
二、共情:指个体对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产生与之一致性的情绪、情感体验。比如“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
【总结】: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三、同情:指自然人对处于艰难困境中的人表现出来的一种怜悯,是因为目睹他人的痛苦受到影响的一种能力。
【总结】同情是对他人表示怜悯。
四、情绪: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如果事物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则会产生满意、愉快、高兴、喜悦、爱慕等情绪体验;如果事物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则会产生不满、痛苦、忧愁、厌恶、恐惧、憎恨等不快之感。
【总结】情绪是先天的,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常见的四种基本形式是:喜、怒、哀、惧。
五、情感: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总结】情感是后天的,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 2025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公告2025-06-11
- 2025年云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公告2025-05-26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报考简章2025-01-14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公告2025-01-06
-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降低育儿成本2025-07-29
- 目前我国有几种教师资格?2025-07-08
- 2025下半年教资笔试考试内容及大纲公布!2025-06-30
- 教资认定进行中,学历信息如何查找?2025-06-26
- 2025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公告2025-06-11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报考简章2025-01-14
- 2025年上半年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报名公告2025-01-06
-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 | 利好育儿家庭!国务院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2025-07-29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2025-07-21
- 2025年下半年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报考简章2025-07-11
- 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时政热点2025-07-03
- 202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时间安排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