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教育人才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格考试

2025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冲刺习题(二)

2025-08-08 10:59 23

2025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冲刺习题(二)

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表征学习

D.命题学习

2.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A.激情

B.共情

C.热情

D.反移情

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思想性原则

4.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探究法

5.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A.知识与技能

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这属于()

A.志愿服务劳动

B.社会公益劳动

C.勤工俭学劳动

D.自我服务劳动

7.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中这句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有教无类

D.诲人不倦

8.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9.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

A.高原现象

B.抑制现象

C.遗忘现象

D.挫折现象

10.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老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参考答案

1.D

解析: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一般的规则、原理、定理、公式等都属于命题学习。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属于命题学习,故选D。

2.B

解析:共情指的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即换位思考。

3.B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助产术,在沟通过程中启发人们自己思考并得出答案。

4.A

解析: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题干中教师让学生分工合作观察木炭的变化,属于实验法。所以该题选A选项。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题干中没有强调反复练习的过程,排除B选项。题干中强调学生自己操作,所以排除C项演示法。探究法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排除D选项。

5.D

解析:题干中对伽利略追求真理精神的把握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6.D

解析:学生劳动的内容和形式有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等。学生在学校里的自我服务劳动包括:做值日、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绿化和美化校园等。自我服务劳动不只是为自己服务,包括为自己生活的集体服务,为同学服务。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属于自我服务劳动。

7.C

解析: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这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代表思想。

8.B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王老师在教生字词的时候会用红笔标注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9.A

解析:练习中有时也会出现某一时期练习成绩不随练习次数提高的停滞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这一时期称为高原阶段。题干中舞蹈老师在教大家跳舞的过程中会发现,大家开始的时候会进步得很快,到了某一阶段就会进步得很缓慢,从技能练习上将之称为高原阶段。

10.D

解析:变式是指本质不变,外在表现形式变化。老师在讲直角三角形的时候,也会展示很多直角三角形的变式,是为了突出概念本质。

云南教育人才网官方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在线咨询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博信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东风西路123号三合商利写字楼16层1601号
电话:0871-65096633 15812071159 邮箱:ynjyrc@qq.com
版权所有:云南教育人才网
滇ICP备2022007886号-4
云南教育人才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客服电话
0871-65096633 13312583674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联系QQ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