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云南教育人才网!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资格考试

直接背!2025下教资笔试新增考点,考前必看

2025-08-28 15:39 55

直接背!2025下教资笔试新增考点,考前必看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

✅1.工作目标⚠️口诀:格力才得民心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

✅2. 重要使命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八大基本理念⚠️口诀:人身全德,知因共融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4. 七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坚持优先发展、坚持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教、坚持统筹推进。

✅5. 总体目标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2035 年主要发展目标: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6.实施路径①总体规划,分区推进;②细化目标,分步推进;③精准施策,统筹推进;④改革先行,系统推进。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

✅1.目标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修订原则⚠️口诀:创新目标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

✅3.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4.道德与法治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

✅5.年级安排道德与法治在小学和初中进行一体化设置:1 ~ 9 年级。

✅6.劳动、信息科技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7.课时总数义务教育阶段九年新授课时总数为 9522。

✅8.倡导育人方式“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9.《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提出的评价理念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10.各学科占比道德与法治(6% ~ 8%)语文(20% ~ 22%)数学(13% ~ 15%)外语(6% ~ 8%)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1.新格局

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

2.重点

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基本原则

坚持师德为先;坚持质量为重;坚持突出重点;坚持强化保障。

4.“四个相统一”

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5.“四有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6.“四个引路人”

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7.师德师风

在资格认定、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8.优师计划

毕业后到定向就业县中小学履约任教不少于 6 年。

9.“国培计划”的实施

“国培计划”的实施:五年一周期。

10.任教时间

将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3年以上作为选任中小学校长的优先条件。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1.教育惩戒定位

教育行为

2.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

①不服从教育、管理

②扰乱秩序

③吸烟、饮酒

④实施危险行为

⑤打骂欺凌

3.一般惩戒

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惩戒当场实施。

①点名批评

②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

③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

④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

⑤课后教导

⑥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4.较重惩戒

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家长。

①由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予以训导

②承担校内公益服务任务

③安排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行为规则教育

④暂停或者限制学生参加游览、校外集体活动以及其他外出集体活动

⑤学校校规校纪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5.严重惩戒

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 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 事先告知家长。

①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在家进行教育、管教;

②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予以训诫;

③由社会工作者或者其他专业人员心理辅导、行为干预。

对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经多次教育惩戒仍不改正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者留校察看的纪律处分。对高中阶段学生,还可以给予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

6.学生扰乱秩序

将学生带离教室或者教学现场,并予以教育管理。

7.违规物品

①予以制止

②责令交出并可以进行藏匿检查

③予以暂扣并妥善保管

④适当时候交还学生家长

8.教师禁止行为

①身体痛苦的体罚

②变相体罚

③侵犯人格尊严

④少数罚全体

⑤因学业成绩

⑥因个人情绪好恶

⑦指派学生实施惩戒

9.学生申诉期限

15个工作日内。

《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

1.主要任务

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

2.美育评价机制优化行动

探索多元化教育评价方式,开展增值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体验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应用性评价,重在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全面考查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思政课。

2.思政课协同育人课堂

⚠️口诀:学校社大网络云

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

3. 教师及课时比例

到2025年,中小学思政课关键地位进一步强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小学专职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思政课课时占比:6%~8%。

4.思政课本质要求

讲好道理。

5.思政课教师培训

每3年至少进行一次不少于5日的集中脱产培训,每位教师每年参加校外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

6.创新德育工作途径。

⚠️口诀:三全育人

各地各校要深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研究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7.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

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

1.基本原则

⚠️口诀:一全提系

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健康第一、坚持提升能力和坚持系统治理的基本原则。

“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

2.比例

2025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

3.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

4.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32~36学时)。

5.县级教育部门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

6.四级预警网络

学校一院系一班级一宿舍/个人。

7.高校按师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

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8.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每年面向家长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1.主要目标

通过3至5年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

2.各校要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落实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加强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配备,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1.坚决克服“五唯”

⚠️口诀:文文分升学帽

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2.教育评价理念

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

3.教育评价体系目标(2035年)

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

4.改革学生评价

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5.师德师风

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突出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教师队伍素质决定着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2.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设计、坚持重点突破、坚持继承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1.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教师(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2.教师四德

⚠️口诀:施教育德立身学

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3.四个统一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4.“三字一话”

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

5.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是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6.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云南教育人才网官方微信客服 添加微信在线咨询
主办单位:昆明市五华区博信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东风西路123号三合商利写字楼16层1601号
电话:0871-65096633 15812071159 邮箱:ynjyrc@qq.com
版权所有:云南教育人才网
滇ICP备2022007886号-4
云南教育人才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客服电话
0871-65096633 13312583674
联系微信

微信添加好友咨询

联系QQ
返回顶部